百科知识: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英文名称: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1](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3]。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4],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6]。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3]。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2],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7]。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8](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9]。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10],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8]。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11]。
早期方案与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12]。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王菡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神舟”、“嫦娥”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14]的概念[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 白明生
对外披露阶段(2008年9月28号—2011年7月23日) | |
---|---|
2008年9月28日 |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15]。 |
2009年1月26日 | 天宫一号模型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16]。 |
2009年2月27日 |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18]。 |
2010年8月中旬 |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19]。 |
2011年3月3日 |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0]。 |
2011年6月29日 |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21]。 |
2011年7月23日 |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22]。 |
主要任务 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49]。
后续计划
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天宫一号外,中国还将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建立空间实验室。计划时间大致在2015年之前。它们在设计上较天宫一号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建立空间站积累更多经验[49]。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霍金称时光机理论上可行 警告不要回到过去
- 下一篇:“九大行星”还是“八大行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