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三)
7、(连云港中考题)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5h;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s与h的关系,题中将木块在同一地点滑下,具有相同的动能,能做相同的功。在不同的表面上滑行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克服的阻力不同,由功的计算公式W=Fs可得,在功相同时,距离的大小跟所受力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8、温度计
(广州中考题)(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
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水银 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当水沸腾时,水银保持液态,能标示水沸点的温度,而酒精变成气态,不能显示水沸点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20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25℃ .
[解析]在同一地区,液体的沸点只跟气压有关,由于三组同学不在同一个容器中测量,无法比较温度计的质量好坏。但如果放在同一容器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充分接触后才能显示当时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9、(厦门集美中考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17 分钟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在图8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4)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
[解析]在加热过程中,液体吸热温度升高。当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作图象的方法是:先按照数据用数学方法描点,然后连线。根据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的质量、种类(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10、热学综合
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解析](1)支持猜想:如夏天,在太阳下穿黑衣服比穿白衣服感到热。(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容器、水、黑白两种涂料(纸)、温度计两只。(3)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相同容器外表面分别涂上黑、白涂料;②在两个容器中分别装上同质量的水,同时放到太阳底下照晒;③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同时测量两容器中水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比较黑、白两个物体对太阳能吸收本领的大小。在解答此类试题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出对应的表格记录相关数据,从数据中比较得出结论更合理。
11、平面镜成像
(1)(十二市中考题)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①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薄玻璃板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 相同 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②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不同 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 重合 的。
③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探究中,采用平面镜成像,具有图像清晰的优点。但它并不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像的位置问题。采用平板玻璃虽然会降低像的质量,但由于它既具备镜面反射的特性,又能够透光,故而采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宜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照镜中自己的像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实质是由于人眼视角的原因,为了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采用“重合法”比较,更具有说服力。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不影响像的大小。
12、光的折射规律
(河南中考题)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偏向 (选填“偏向”或“偏离”)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因为是猜想,而毫无根据的乱猜想。由于前面的两组数据都表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小,光从空气进入这两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也满足光从速度大的介质进入速度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的传播规律,因此类推出,光从水中进入玻璃中的传播规律。
13、凸透镜成像
(南京中考题)小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可能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内大外小。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超过了1倍焦距,但小于2倍焦距,应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移到30cm位置处,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光屏的位置应往左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